骨質疏鬆症非自然老化,積極治療與防治才是健康之道!
大家都知道維持健康要遠離高血壓、高血糖、高血脂的「三高」問題,卻疏忽了骨質疏鬆症也是造成身體的健康威脅之一。
在台灣,50 歲以上男女骨質疏鬆症盛行率,分別為 23% 及38% ,「多數患者都因為意外跌倒而骨折就醫,才發現已罹患骨質疏鬆症,而嚴重骨折後,更可能導致失能臥床、喪失生活自理能力,不但影響生活品質,甚至飽受死亡威脅的風險。」
骨質疏鬆症的高危險因子除了年齡增長,還有停經婦女體內荷爾蒙改變,更與生活飲食習慣、因病長期服用類固醇等原因導致,使得骨密度降低、骨小樑間的孔隙增大、骨頭脆弱禁不起撞擊,就可能發生「骨質疏鬆性骨折」。
當骨量減少或骨密度降低,使得骨骼組織結構發生破壞,骨折的發生率就會大幅增加。所以除了注意三高,也務必謹記「一低」的風險。
如果經檢測發現骨質流失嚴重,一定要盡快就醫診治,透過生活飲食、安全居家環境、運動、藥物等方法來改善也應尋求醫師協助。
「存骨本、顧老本」 預防骨質疏鬆 從年輕就要開始做起!
依世界骨質疏鬆基金會(IOF)指出,在年輕時期能多增加10%的骨密度,就可以使骨質疏鬆症的發生延緩13年。國民健康署呼籲骨質疏鬆症是可預防的,應從年輕時開始儲存骨本。
「存骨本、顧老本」有3招:
第1招、均衡飲食,保持骨骼健康多
鼓勵多運用「我的餐盤」概念,提醒每餐都應攝取6大類鈣質食物:維生素D及蛋白質等食物,如乳品類、高鈣豆製品、黑芝麻及深綠色蔬菜。
第2招、「戶外活動」、「負荷運動」樣樣不能少
可於清晨或黃昏時曬太陽,身體需要透過適當日曬來活化維生素D,及促進鈣質吸收,並搭配荷重運動,如:慢跑、跳舞、登山、舉啞鈴操等,增加骨密度和肌肉強度,幫助改善身體的協調與平衡,降低骨折的風險,並盡量避免吸菸、酗酒、熬夜等生活形態。
第3招、瞭解自己是否有骨鬆「風險因子」
若父母曾發生過骨折,尤其是髖骨骨折,則個人患有骨質疏鬆症的風險也會提高,另外,服用類固醇藥物者或停經後婦女、卵巢切除或45歲之前提前更年期的女性,應要注意自身骨骼健康,避免骨骼變得脆弱。
想更深了解骨質健康資料參考如下:
國民健康署網站https://www.hpa.gov.tw
逆轉骨質疏鬆症,定期檢測骨密度留意骨骼健康https://heho.com.tw/archives/227981
0 留言